华岩寺是一座始建于唐代的千年古刹, 入选《中国佛教古寺名刹》 第三卷, 风景奇幽, 佛像庄严, 香烛鼎盛。 因独特的地理位置, 荟萃英才的人文环境, 先人留下的遗存深藏其富, 再者还有后人的捐赠, 所以走进华岩寺, 俯首皆是人文历史的印迹, 整个寺院, 文物无处不在。 始于唐代的庙洞一体的山寺, 明清时代的建筑,殿堂, 佛院, 古碑, 古匾,古联, 古籍等等。 1992 年华岩寺被评为“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” , 因承袭祖制,注重文化的保护和传承,华岩寺方丈道坚大和尚发心创办了重庆华岩佛教博物馆, 旨在通过文物了解佛教历史和地方人文, 表现中华文明的精神境界和文化魅力, 打造圆融和合的人文精神理念, 陶冶性情, 凝神定志,清性静心, 提高文化修养,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。
博物馆的文物分为三类
不可移动文物:建筑, 殿堂, 佛院, 庙洞一体的山寺,佛像等
可移动文物:馆馆藏珍品; 博物馆外的古匾, 古联, 石碑, 石刻, 古经, 古书, 佛器; 佛教艺术馆展览的书法, 绘画和拓片等; 地藏院展出的各种化石。
非物质形态的文物: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, 如上江腔, 腊八节等等。
如今的中国不管是在经济上还是科技上都取得了让世界艳羡的成就, 站在国际舞台上, 绽放着独属自己的光芒。 但在全球化的国际大背景下, 不同国家, 不同文明形态, 不同文化传统, 不同文化背景之间如何做到多元文化的和睦相处, 和而不同, 所以就出现了呼唤普世价值, 普世文明的声音,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共建地球村, 命运共同体, 而佛教文化所倡导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则与之异曲同工。
随着各行各业的专题博物馆的不断涌现, 江南之地和海外佛教人士也纷纷准备筹建佛教文化博物馆, 其弘法宗旨和创馆目标, 在地方政府的促进中, 与当地人文风貌相连, 与旅游资源相关, 与传承佛教文化相通, 形成地方政府的精神文明建设及通过弘法净化心灵和谐社会的善举, 更加有效地保护了佛教文物和弘扬了佛教文化。
重庆华岩寺的佛教文物在文革前是丰富多彩的, 各殿堂、 佛院、 古匾、 古联、石碑、 石刻、 古经、 古书、 佛像、 佛器等等, 不计其数。 建筑是乾隆、 光绪年营造尚存, 更有房基洞穴乃唐宋遗址。 寺庙四周, 汉墓、 唐墓、 明清各代之墓众多, 因为古人信徒有依古寺藏墓之风俗, 借佛缘之光, 沾风水宝地之说, 这也形成了华岩寺周边的特殊地理关系。 那几年的大建设, 毁地理风貌无数, 惊现的部分汉墓文物,还是得善男善女捐献, 像这样来自捐献并保存在寺内的文物若干。 所以创办重庆华岩佛教博物馆前有古人遗存, 后有来者捐助, 更有有志之士的全力协助, 此馆筹建就有三年之久, 整理文物, 考证佛史, 弘扬文化, 通过那些灿若星辰的文物弘扬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, 将传统文化契机契理的融入到佛教教义的思想中, 表现中华文明的精神境界和文化魅力。
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, 佛教文化与传统文化就不断交流融合, 共存互补,佛教文化的“圆融” 理念与传统文化的“和合” 主张相融互摄。 弘扬佛教文化,保护佛教文物, 是一件利国利民利教的好事。 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宝藏,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。 佛教文化艺术及佛教文物, 是中华璀璨文化的优秀遗产, 是表现中华文明的精神境界和文化魅力的重要载体, 有着陶冶性情, 凝神定志的独特功用。 重庆华岩佛教博物馆的藏品,是历代佛教高僧大德和众善信徒的智慧结晶, 为打造和合的人文精神理念, 让人们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中, 清性静心, 提高文化自觉, 文化自信和文化修养, 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。 保护佛教文化遗产, 研究佛教文物, 光大佛教文化, 共建和谐社会,需要全社会的参与, 续佛慧命, 用传承千年的习俗, 造福当今世间, 其意义伟大而重要。
外展区:分为华岩寺(天王殿、 大雄宝殿) 、 弘法楼、 接引殿、 华岩洞、 地藏院五部分组成。 建筑总面积近万平方米, 寺院占地七十余亩, 有房近三百余间。
内展区:主要位置在寺内藏经楼, 占地面积约五百平方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