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世尊去世传法圣师》拓片

图片

世尊去世传法圣师

图片



图片


我国最早的佛教史图-《世尊去世传法圣师》拓本,隋开皇九年(589年),原石刻于河南省安阳市灵泉寺

至于传法祖师到底是多少位各有分歧,天台宗主张二十四祖,禅宗主张二十八祖,此窟刻二十四祖应为较早谱系,故此,该刻作为对研究我国佛教史上传法祖师谱系起到重要的资料信息。



《世尊去世传法圣师》图像分6层,每层4尊,共24尊,皆为两两对坐的形式,中间有一物相隔。24尊传法圣师像刻工精细、线条简练,神情兼备、各有特点。下面还分别有隶书题记。第一层左边两位圣师结跏趺相对而坐,中间以莲花空瓶相隔。左边的圣师,左手扶膝,右手前伸,好像在讲述着什么。下面题记为"第一,摩诃迦叶,摩竭国婆罗门尼拘律陀子"。右边的圣师面部丰满圆润,正襟端坐,双手合十,立于胸前,在聆耳倾听,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一位睿敏虔诚的青年。下面题记为"第二阿难,迦维罗卫国斛(hu)饭王子"。







图片



    佛经说,释加牟尼去后,500名常随弟子公推大迦叶为首座,在王舍城举行佛典的第一次结集,阿难是释迦牟尼的堂弟,曾随侍宣教25年,长于记忆,对佛经能心领神会。
    在第一次结集时阿难背诵了释迦牟尼对教义的论述,各“声闻弟子”审定甄别,共同定下来后称为“经”;
    优婆离背诵了关于戒律的教说,称为“律”;
    大迦叶等也诵出不少弟子对教义的论述,称为“论”。
经、律 、论合称“三藏”。因此摩诃迦叶、阿难分别被尊为第一、第二传法圣师。


图片


下面传法圣师题记依次为:

第三、摩田提,罽(ji)宾国人

第四、商那和修,王舍城人

第五、优波毱多,摩突罗国毱多之子

第六、提多迦,摩突罗国大长者子

第七、弥遮迦

第八、佛陀难提

第九、佛陀蜜多

第十、胁比丘,胁不著席,在胎六十年,生即白发

第十一、富那奢

第十二、马鸣菩萨

第十三、比罗化,在南天竺,造无我论

第十四、龙树菩萨,南天梵志种,生在树下因龙克道

第十五、迦那提婆菩萨、南天梵种,与神眼,遂无一目

第十六、罗睺罗

第十七、僧迦难提

第十八、僧伽耶舍

第十九、鸠摩罗驮

第二十、闍夜多,持戒第一,名最后律师

第二十一、婆修盘陀,善解大乘修多罗义

第二十二、摩奴罗,善解三藏义

第二十三、鹤勒那夜舍

第二十四、师子比丘,于罽宾国大作法事,为王所绝。


图片


他们姿态各异,有的持锡杖,有的举手说法,有的双手合十作打坐状,有的持跪式作揖状,有的抄袖于胸前,有的抄袖,胳膊放在大腿上,无不形象逼真,栩栩如生。

图片
摩诃迦叶

摩诃迦叶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。
全名大迦叶、摩诃迦叶(‘叶’字音‘摄’)。生于王舍城近郊之婆罗门家。于佛成道后第三年为佛弟子,八日后即证入阿罗汉境地,为佛陀弟子中最无执着之念者。
摩诃迦叶人格清廉,深受佛陀信赖;于佛弟子中曾受佛陀分予半座。佛陀入灭后,成为教团之统率者,于王舍城召集第一次经典结集。直至阿难为法之继承者,始入鸡足山入定,以待弥勒出世,方行涅槃。禅宗以其为佛弟子中修无执着行之第一人,特尊为头陀第一;又以‘拈花微笑’之故事,至今传诵不绝。


图片
阿难尊者


阿难尊者跟随佛陀出家,佛陀五十五岁时,选阿难为常随侍者,当侍者达二十五年。
因为他专注地服侍佛陀,谨记无误佛的一言一语,因此被称为“多闻第一”。佛灭后第一结集由阿难诵出三藏中的经藏。佛祖涅槃后,大迦叶尊者成为“初祖”,统领广大佛家弟子。大迦叶圆寂后,阿难尊者继承迦叶率领徒众宏扬佛法,被后世尊成为“二祖”。
在寺院中,阿难与迦叶总是侍立在佛祖的两边,成为佛祖的胁侍。
文殊菩萨曾经这样赞叹阿难的庄严、多闻:“相如秋满月,眼似青莲华,佛法如大海,流入阿难心。”在佛陀十大弟子中,阿难记忆最强,仪容俊秀庄严,令见者心生欢喜。在当时僧团中年纪最轻,聪明而多闻。不但佛陀喜欢他,更有大众缘,尤其深得女众的尊敬。
佛陀的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夫人的出家,就是经阿难再三向佛陀请求,才得允许,于是有比丘尼僧团的成立。


图片
胁尊者


在精进方面,胁尊者就是最好的典范。尊者住于母胎60年,生下时已是须发皆白,80岁他舍俗出家,有年轻僧人取笑他:“出家有两种事业,一要修习禅定,二要诵经论,但你如此老迈,什么都做不了,这不是到佛门里滥竽充数、饱食终日吗?”

听到这些,尊者立誓说:“我若不通三藏教理,不断三界欲惑,得六神通,具八解脱,终不以胁而至于席。”从此,尊者夜不倒单诵经、习定,经过三年苦行,最终通达三藏并获得圣果。后人景仰他常坐不卧,两胁从未接触席子,故称他为“胁尊者”。而曾经取笑他的人,不但没有通达三藏,更没有获得圣果。尊者仅用几年精进便超越了他们,所以自古以来,修行人精进与否,在成果上确实有天壤之别。


图片
马鸣菩萨



马鸣菩萨是位佛教诗人和哲学家,《佛所行赞》是他最重要的梵文诗歌作品。他可以说是古典时期梵语文学的先驱,开优美文学的先河,在梵语文学史上留下不朽的盛名。对后世影响更大的是他的作品,他以诗作教化世人,感人至深。

马鸣菩萨的另一著名代表作为《大乘起信论》,是大乘佛教的重要论述。全书分因缘分、立义分、解释分、修行信心分和劝修利益分五部分,把大乘如来藏思想和唯识说结合为一;阐明"一心"、"二门"、"三大"的佛教理论和"四信"、"五行"的修持方法。


图片
龙树菩萨


龙树菩萨,在印度佛教史上被誉为“第二代释迦”,又译称龙猛,或龙胜,他首先开创空性的中观学说,肇大乘佛教思想之先河。
龙树菩萨是大乘佛教史上的第一位伟大论师,著有大量的大乘论典,其中最主要的有《中论》、《大智度论》、《十住毗婆沙论》等。《中论》阐发缘起性空的深义;《大智度论》采取中道立场来彰显般若真理;《十住毗婆沙论》则以深远的见解来宣扬菩萨之大行。

 龙树主张的是“诸法实相论”。在对于事物的认识问题上,有部认为,一切法的自体是永恒存在的,只是它的作用的生起,要依借于因缘。龙树则与此相反,认为一切有为法只是因缘和合所生的现象。没有常住不变、单独存在的自体。譬如众木聚生而为林,林只是个假名,除众木外,别无自体。无自体也叫做“无自性”。所以龙树说:“因缘所生法,我说即是空,亦为是假名,亦是中道义。未曾有一法,不从因缘生,是故一切法,无不是空者。”“空”乃是一切法的真实相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