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造像中的莲花元素非常多,有莲花座,捧莲,手持莲,莲花头光,莲花背光,莲花化生等等。而其中莲花座在造像中份量最重,也最为显眼,一般作为台座,或者须弥座出现。佛陀与菩萨弟子们或站或坐的莲花台座,分为仰莲,覆莲、束腰仰覆莲座三种。
仰莲为莲瓣朝上、覆莲为莲瓣朝下。
覆莲 北齐与北周时代莲花造型
仰莲 唐代莲花图例
束腰仰覆莲座 隋代莲花座造型
华岩佛教博物馆之覆莲(宋)
华岩佛教博物馆之一佛二弟子(唐)
宋朝仍留有大唐遗韵,花瓣的展开力度与饱满度都接近唐代,莲花的造型出现了收口的U形,这种样式在宋之前是少见的,可以看到这种造型追求的谨慎感,保守内敛,此后一直延续到元,明,清。
覆莲座的另一种形态——覆盆柱础 《淮南子》有语:“山云蒸,柱础润。” ——山中云雾缭绕之际,柱础也湿了。民间也有“础润而雨”的说法:每年梅雨季即将开始时,空气湿度骤增形成返潮,柱础也跟着受潮了——换言之,要是没有柱础,受潮的就是柱子了。 覆莲柱础,在唐宋时期最为常见。 所谓覆盆也就是柱础的露明部分加工为枭线线脚,柱础呈盘状隆起,就像是倒置的盆,所以称为"覆盆"。 中国传统建筑以木为主要构材,木不但怕火,也怕潮,木长期受潮会腐朽坏掉,对于木构建筑来说是灾难;而柱础是石质,不但不怕潮,还能够有效地隔绝潮气,从而保护木柱不受地气侵袭而受潮腐败。 柱础因功能需要而出现,随着时间的发展,它在样式及形制上都有了变化,增加了视觉效应与艺术美感。 汉代柱础有类似覆盆式,也有反斗式,但样式极为简朴。 六朝之后,受佛教艺术的影响,中国建筑与佛教艺术开始融合。覆盆式已相当普遍,又有了人物、狮兽、莲瓣样式的柱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