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代:明 地区:巴蜀
华岩佛教博物馆【佛教造像展室】展出:护法童子石雕立像,为巴蜀地区特有的红砂岩石雕成。整个雕像残缺较严重,底座23cm,厚度10cm,高36cm,童子身着敞裙, 胸前戴着法轮,裙子分为上下两层,褶皱细密灵动,腰系一结。护法即护持正法也,整个雕像端正大气,显露出一股浩然正气。
明代的造像特点
明朝(1368-1644)最初建都南京,后来迁至北京。明代统治者起先是本着“驱逐胡虏、恢复中华”的原则推翻元朝统治的,所以它的文化艺术特点明显有追溯唐、宋风格的痕迹。从题材到表现手法上日趋世俗化、民间化。造像写实能力极高,与前代比较起来,缺乏艺术活力,有概念化的倾向。
善财童子
善财童子,为《华严经入法界品》中之求道菩萨,曾南行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,遇普贤菩萨而成就佛道。大乘佛教用以作为即身成佛之例证,其求法过程,则表示华严入法界之各阶段。 但在明代民间小说《南海观音全传》里,善财童子却以完全不同的面貌出现:善财是个孤儿,在大华山过着苦行生活。为了验证他的诚心,妙善公主(也就是观音)要土地公找众仙假扮强盗、恶棍,欺凌她并使她跌落断崖,此时,善财毫不犹豫地随她一起跳了下去。这份真诚的求道心,使善财童子随侍在观音菩萨身旁。
据旧华严经卷四十五入法界品载,善财童子为福城长者之子,于入胎及出生时,种种珍宝自然涌现,故称之为善财。其后受文殊师利菩萨之教诲,遍游南方诸国。先至可乐国参访功德云比丘,受念佛三昧门。继之,历访菩萨、比丘、比丘尼、优婆塞、优婆夷、童子、童女、夜天、天女、婆罗门、长者、医师、船师、国王、佛母、王妃、地神、树神等,听受种种法门,终至普贤菩萨道场,证入无生法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