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代香樟木佛像

图片



图片





华岩寺博物馆明代香樟木佛像


金身保存良好,面部表情清晰,宽额丰颐、面容沉静,神态安逸。顶饰螺发,结跏趺坐。中间为观世音菩萨,两边分别是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,由于年代久远,菩萨手中的法器已遗失,从他们的手势中依稀可以辨认出手中曾经是何法器。








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




文殊菩萨

左手持青莲花(已遗失),花上有金刚般若卷宝,象征所具无上智慧,是大智慧的象征。所以,考试的时候,大家都喜欢来拜文殊菩萨。


普贤菩萨

手持如意棒(已遗失),在佛法中代表行愿,有了智慧后,以行的方式去修正自己的行为。


观音菩萨

手持杨柳枝与玉净瓶(已遗失),杨柳枝寓意是上求佛道,下化众生。玉净瓶中装的水是甘露水。象征普度众生实现清净平等。有了智慧学佛以后就要以大慈大悲的愿力去行动,帮助他人。


木造像形成一定风格体系且现今能看到的最早在宋代,宋代官方木造像多有记载入册,且保存下来的屈指可数。宋代受佛教世俗化的影响,富于现实意味和个性特点,尤其在脸相的塑造。菩萨面形圆润,宽额丰颐,从额头到鼻梁呈现一条明显的圆弧线,与当时现实中人物面向十分接近。


明代的造像水平参差不齐,虽普遍呈衰退形势,但明中期铜佛亦不乏精美者。一般来说,明中早期的佛像比例匀称,纹饰精美,细部刻画深入。明代的佛像整体来说,较之宋元时期略有逊色,但官作佛像异军突起,明政府为了联络西藏地方的宗教上层人士,在皇家的监制下,制作了许多精美的佛像,作为礼品赐给西藏寺庙。





图片
造像功德

《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》卷下中说:有净信善男子善女人。于佛功德专精系念。常观如来威德自在。具足十力。四无所畏。十八不共法。大慈大悲。一切智智。三十二种大人之相。八十随形好。一一毛孔皆有无量异色光明。百千亿种珠胜福德庄严成就。无量智慧明了通达。无量三昧。无量法忍。无量陀罗尼。无量神通。如是等一切功德皆无有量。离众过失无与等者。此人如是谛念思惟深生信乐。依诸相好而作佛像。功德广大无量无边不可称数。

公案一

    隋开皇年间,有僧人释双惠。不知何处人。希望于一生中证得不退转的果位。画了阿閦佛像一十尊。又造三尺阿閦佛立像一十二尊。专心祈请感应。梦见二僧人:一人自称日光。一人自称喜辟。问双惠:“你知道阿閦佛的本愿吗?”双惠答“知道一点”。二僧欢喜说“善哉,如你之人能够在浊恶世中,归依阿閦佛于一生中入不退位得生欢喜国。”觉已弥念。临终告诉众人说。生欢喜国了


公案二


    唐,僧人自觉,发愿长随大悲观世音菩萨。他又发愿造大悲像、寺,用赤金铸造观音像,高四十九尺,寺也建成。他在坛前念诵观音圣号,半夜三更,见金光二道,佛从光中下来,观音、势至跟随在佛左右。佛垂金臂,为自觉摩顶,说:“守愿莫改,利物为先,宝池生处,谁不如愿?”《高僧传三集》


公案三

    宋,道生。不清楚他的出身。居住在江苏常熟的兴福寺。曾经建造丈六高的阿弥陀佛圣像,获得县令梅汝能布施钱财来装饰彩绘,完成之后即集合大众讽诵经典,在佛像前至诚地发愿,陈述求生净土的心意而至痛哭流泪。然后辞别佛像回到卧房,书写偈颂之后坐化往生。(佛祖统纪)



公案四

    京师,永兴坊,许俨,麟德(唐高宗李治的年号)年间以捕鱼为业后患重病.神识昏迷似乎将死的模样,全身通红如同用火烘烤一般的痛苦,自说:‘但见火车来烧我身,官府责捕鱼多,让我去报罪。’已经数日,乍生乍死。”亲戚劝作功德遂造观音像两躯,仍令合家不食酒肉,身体恢复健康...(出自观音慈林集)


《佛说作佛形象经》云:


【作佛形像。所生处无有恶身体皆完好。死后得生第七梵天上。复胜余天端政绝好无比。为诸天所敬。作佛形像得福如是。作佛形像。后世当生豪贵家。其实与世间人绝异。所生处不在贫穷家作子。作佛形像其得福如是。】


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云:


【或彩画形像,或土石胶漆、金银铜铁,作此菩萨,一瞻一礼者。是人百返生于三十三天,永不堕于恶道。假如天福尽故,下生人间,犹为国王,不失大利。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