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岩佛教博物馆珍藏——历代善业泥佛像展览

“一珠一字字同模,

善业何年写佛驱。
不是寻常写经手,
亦如褚薛亦欧虞。”


  这是晚清金石家潘祖荫题观古阁藏善业泥诗。


善业泥,亦称善业佛、脱佛、脱塔,是用模具压印泥团制成的一种小型佛像,其俗源自古代印度,魏晋南北朝时期传入我国北方地区,唐朝时臻至鼎盛,因出土的唐代佛砖背后有“大唐善业泥压得真如妙色身”而得名。


图片

【华岩佛教博物馆藏品】


善业”是指个人的积善行为,佛教认为人们只有通过积累善业,增长福德资粮,获得无上圣果,达到涅槃境界;“真如”,意为事物的真实状况、真实性质;“妙色身”是指佛所具有的种种祥瑞特征。所以此类压制而成的佛像也就被称为“善业泥佛像”。它是将和好的泥土压印在木模或铜模上,取出阴干后,再经过低温烧造而成。善业泥像一般较小,制作简便。


图片

图片

擦擦模具

图片



博物馆收藏的善业泥佛像模具,总长13cm,其中柄长10cm,模具头部高9.5cm,宽6.5cm,为纯铜打造,与柄成一定的斜度,柄为木制。佛像雕刻清晰,右手施无畏印,左手持智慧剑,右肩袒露,飘带搭在肩部于腋下轻盈的飘出并散于两边,面带慈祥的微笑,戴佛冠,结跏趺坐于莲台上。整个模具保存完整。


图片


【华岩佛教博物馆藏品】


图片

善业泥的缘起

图片


玄奘《大唐西域记》载:“印度之法,香末为泥,作小窣堵波(佛塔),高五六寸,书写经文,以置其中,谓之法舍利也。数渐盈积,建大窣堵波,总聚于内,常修供养”。通过实物和文献得知,唐朝的善业泥佛像是高僧玄奘从印度归国后仿效印度作法,藉为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祈福之机,在都城长安制造的一种佛像形式。


图片

[华岩佛教博物馆藏品]

图片

还有另一个名字

图片
这种脱模泥塑佛像是为了满足广大普通信众修习造佛功德而出现的。它让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普通人也可以亲手造出一尊完美的佛像,在中原地区称它为“善业泥”,在雪域高原它还有个名字叫“擦擦”。玄奘在《大唐西域记》中记载了他远赴印度各地时曾见到制作擦擦,为当时印度僧俗非常普遍的日常修行之一。佛教传入雪域西藏之初,即把这种模制造像艺术带入这一广袤区域,伴随西藏佛教发展,走过藏传佛教历史上的各个时代。所以擦擦成为藏传佛教中模制造像艺术的专称。“擦擦”一词是藏语对泥模浮雕佛像梵语名的音译,源于印度中北部方言。是藏语梵语的译音,意为“真相”或“复制”。

图片

【华岩佛教博物馆藏品】

据《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》记载:“归东印度,到三摩坨国……每于日日造拓模像十万躯。”这里所说“拓像”就是指泥模佛像。《元史》卷二百二载:“又有作擦擦者以泥作小浮屠也。《元史纪事本末》:西僧有所谓擦擦者,以泥作小塔,或十万、二十万、至三十万云云。藏有擦擦寺,万塔林立,云镇压邪,尚旧俗也”

图片

【华岩佛教博物馆藏品】
图片

结  束  语

图片
做擦擦的目的:为了积攒善业功德。
这种泥模佛像多数是以泥为原料,还有用其他原料的,比如有一种是用药和泥烧制而成的,叫药擦擦;一些病人,为祈求疾病痊愈,常把自己吃的那种药,和泥烧制成佛像,以祈求早日病除;还有一种,则是由高僧大德或者普通信众死后火化,将骨灰和泥烧制而成,以求消除罪业,或是表示将身供奉于佛······等等。实际这就是“善业泥”含意,祈求”善业”禳除“恶业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