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博物馆工作总结

博物馆2023年工作总结


有人曾经问我,为何对这份工作这么上心。我想,可能是因为一路走来,看到了太多的艰难和不容易。博物馆自2008年成立,至今已有16年,其间在2015年暂时闭馆,直到2020年恢复开放。2020年博物馆重新开放之际,正值疫情肆虐,寺院关闭,游客不得进,我们不能出。在各方面条件都不适合,都不具备的情况下,师父发愿,提出博物馆的提档升级。

也是在那时,我见证了博物馆恢复的艰难,见证了寺院大众的辛苦付出。为此,我对如今的拥有十分珍惜,我愿意珍惜并守护大家辛苦努力的成果。

从始至终,我的心中铭记两个字“不负”,不负信任,不负所托,不负初心。

博物馆恢复开放至今三年多,第一次召开这样大规模的总结大会,也是第一次有机会向大家汇报我们的工作。

2020年,刚恢复开放的博物馆条件十分简陋,除了馆藏文物,既无人力又无财力,靠着寺院的给养勉强维持日常工作的运转。也是在2020年,师父将博物馆、文丛编辑部、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、佛教遗址考察、古籍修复、华岩档案、文案编撰等工作统统交给我,并下达任务:每日更新公众号,编辑部出版图书每年至少两种,重组佛教遗址考察组,提高古籍修复质量和数量,每年完成至少1000页,此外还要完成寺院档案收集,以及各种临时工作任务。

当时的博物馆没有自养能力,人员变动频繁,各种矛盾,各种困难,工作无法推动,巨大的工作压力压得我几近崩溃,现在回想依旧觉得不容易。好在,阻碍虽大,支持也大,有困难就一定有解决的办法。因为我坚信,付出了努力就一定可以收获成功。今天,我站在这里向大家证明,虽然,过程非常艰辛,但是在博物馆所有同仁的共同努力下,我们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,并且超额完成了师父的既定目标,我们做到了。

1.游客人数创新高。近三年来,前来博物馆参观的游客人数不断攀升,除去疫情期间闭馆外,累积接待游客10万余人,接待大型团体参观55场,博物馆日渐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。博物馆力求为游客呈现华岩博物馆的特色,组建了一支34人的义务讲解队,义务讲解3984场次。

2.义工导览组渐成规模,导览服务日趋专业化。2021年师父将寺院导览组归入博物馆管理,要求我们将此项工作开展起来。为完成这个工作任务,博物馆设置游客接待点,新设导游职位,招聘工作人员,制作义工背心,圆满完成导览组的组建。为提升导览质量,博物馆积极组织义工培训,编撰导游词,组织佛学基础培训等,让导览工作做到有质量专业化。2021年参与导览培训的义工有120人,完成游客接待约400人。2022年受疫情影响,导览工作基本停滞,人员流失,仅有唐麟一人一直坚持为游客义务导览,非常的不容易。2023年博物馆导览组日渐恢复,半年累计接待游客约1万余人,接待团队55次,义工出勤652人次。许多义工在导览之余还协助参与博物馆的文创,大家都在为寺院、为博物馆默默付出。

3.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收获累累。华岩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一直是博物馆工作的重点却又是弱项。此前一直没有专人负责非遗工作,因此没有资料保存下来。我们接到这项工作时,甚至连可以咨询的人都没有。为了完成每年非遗项目的考核,我们至今都是好几个人一起参与。虽然很困难,我们依旧圆满完成了每年非遗项目的考核,接待非遗项目的评测、视察、参加非遗展示等工作。并在2021年,顺利完成了“华岩上江腔”的申报,成功将“上江腔”申报成为区级非遗项目,同时配合寺院和佛协成功举办了“华岩上江腔”的学习班,目前正在为“上江腔”申请市级非遗做前期的准备工作。

4.出版工作成绩斐然。2020年至2023年,华岩文丛编辑部圆满完成了《夔州天路》《聚云禅心》奉节、忠县佛教遗址碑拓辑录,和《辩法法性论》《唯识二十论三十颂》《乐温禅心--长寿佛教遗址碑拓辑录》《心月法师论文集》等6本书的编撰和出版,以及巴渝文库《破山海明禅师语录》的申报等工作,已经收到四本出版书籍,剩余两本正在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申请书号等待印刷出版。

5.华岩古籍修复中心的建设不断完善。华岩寺目前是市级古籍重点保护单位,寺中古籍藏书共计5万余册,古籍修复是寺院文化保护的重点,2020年至2023年,华岩古籍修复中心累计完成《华岩寺志》《嘉兴藏》《康熙字典》等古籍共计4635页的修复工作。2022年博物馆投入二十多万资金,在重庆佛学院新建古籍修复保护中心,购置恒温恒湿设备,定制香樟木书柜,专业古籍扫描仪等,改建古籍存放保护室,古籍修复室,大藏经室,重庆佛教资料室等,为后期华岩寺申报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做准备。如今新的古籍保护中心已经投入使用。在完成修复工作的同时,修复中心还积极推进交流共建,2023年古籍修复中心完成2次与内蒙古大学的馆校共建的培训活动,1次古籍修复公益培训活动,受到学生和老师的极大好评。同时,今年我们还与重庆图书馆古籍专家合作,对华岩寺古籍藏书进行整理登录,截止到上周已经整理约2万册古籍,后续还在继续整理中。

6.巴渝佛教遗址考察一直在路上。巴渝佛教遗址考察是博物馆文化保护工作的另一个重点,也是最辛苦的一项工作。2022年,博物馆重启了停滞4年的佛教遗址考察组,继续此前未完成的考察工作。考察组长期都是野外作业,不但需要爬山涉水,偶尔还要飞檐走壁,时常是我们在山间走,虫蛇在旁边窜,偶尔正面对上,各自都转身跑。尽管条件如此艰巨,但考察组成员从未懈怠。截止到2023年12月,考察组完成了黔江区的全部考察任务,走访考察黔江区乡镇街道30个,佛寺遗址215座,收集拓片372幅,拍摄大量难得的照片、记录口述史等,这些第一手史料无不具有珍贵的价值,后期全部会编撰成为考察辑录出版。

8.不断尝试创新服务模式,提升博物馆实力与影响力

2023年博物馆组建公益传统文化文化论坛讲——巴坛。巴坛以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提升个人日常生活品质”为宗旨,汇集了重庆市的知名专家学者前来讲学,释读优秀传统文化典籍妙义,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,从2023年开讲至今,已举办各类讲座合计15期。

博物馆公众号精耕细作。近年来,博物馆公众号从内容质量到数量都有所提升,依托博物馆藏品宣传,积极弘扬巴渝传统文化、讲述川东佛教文化的渊源,先后发布宣传文稿893篇,阅读量约20万人次。

文创开发从无到有。2021年,师父要求博物馆不能再依靠寺院,需要通过开发文创产品,完成自给自足的自养。最初的文创工作开展并不顺利,因为大家不接受,十分抗拒,我们自己也心里没底,不知道能不能行。但是怎么办呢,工作任务已经下达了,就只能咬牙坚持推动了。没有专职的文创销售人员,就让导览组兼顾,找义工协助,博物馆所有人员轮流销售,取消休假,节假日轮班,全员参与文创工作。没人教我们文创销售应该怎么做,也没有人告诉我们账应该怎么记。几个人自己摸索着怎样清点货品,怎样记账,怎样才能保证货品不丢失,不断的总结,不断的讨论,不断改变方法。这中间我们经历了频繁的人员更换,矛盾,工作停滞,和各种看不见的阻挠,我们依旧努力坚持,没有放弃。没有采购人员,我自己顶上,没人记账,我自己顶上,白天工作多没时间看货,下班回家找供货商沟通,时常是深夜在工作群里发设计,讨论款式,早上睡醒就找厂家下单发货,确保及时到货。至2022年3月,博物馆开始独立核算,同时新增两个文创销售点,截止到2023年12月,博物馆不但保证了所有人员的工资、社保的自养任务,同时保证了博物馆佛教遗址考察、古籍修复、书籍出版等所有项目的资金需求。

以上的数据虽然并不十分惊人,却无不是大家辛苦努力的成果,我们的人员配备一直不足,很多工作没有办法固定由谁做,需要大家一起参与完成,因为我们是一个整体。在博物馆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,我们圆满完成文化旅游部年度的月报、年报,市、区文旅委的审查、申报等各项工作。每年的绩效考核,华岩博物馆成绩均为良好,受到市、区文旅委的好评奖励。

当下,我们正在积极推进一项艰巨而意义重大的工作,着手进行华岩博物馆的定级申报。就在前几天,我们刚刚完成了博物馆藏品的定级申报,总共提交藏品175件,经专家鉴定二级文物5件,三级文物50件,一般文物110件。目前后续申报正在紧锣密鼓筹备。由于此前许多工作没有完善,因此需要准备的证明材料有上千条,任务繁重。为做好申报工作,我们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、教授来帮忙,博物馆所有人员包括导览组的义工,也都全部抽调加入定级工作。尽管困难重重,我们依然踌躇满志。

博物馆工作其实还有很多,许多碎片化的工作没有办法统计,在此无法一一列举,仅仅将重要的几项向各位领导、各位师父做一个总结和汇报。虽然,今天的成绩是过去的努力,但是圆满的答卷依旧值得热烈的掌声,谢谢每一位为博物馆的发展作出努力的师父、师兄们,谢谢大家。2024我们携手,再创辉煌。

谢谢大家的聆听,祝福大家新的一年吉祥如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