濯水镇·马鞍山
在濯水镇双龙村4组。遗址海拔较高,位于阿蓬江西侧盖岭上野竹岩窝坨。遗址所在山梁中部一凹陷平坝,故称马鞍山。周边“山崇岭峻,竹翠松苍”,在开阔处可尽览宽阔的阿蓬江河谷,又有深崖巨壑,为当地一大胜景。
寺中原有建筑为四合天井,正殿3层,左右厢房,天井中有塔。正殿中供奉道教诸神及天兵天将等,且有诸多地狱相雕刻设置。
今周边乡民皆习称此寺为马鞍山,清咸丰《黔江县志》载有马鞍寺,在“县南八十里金溪乡,古寺”,当即此寺。
殿堂遗址南侧山坡下数百米为寺中墓葬区,今仍存清代舍利塔2座,僧墓一座,据塔墓上铭文所载,时寺中僧人较多,名声较大,而从寺中僧人字辈来看,此寺法脉传承与黔江北部武陵山一脉不同,虽同为禅宗,但自成一系。遗址北侧岩窝坨另有一墓葬,墓志则又显示为典型儒释道同修,且与濯水遇渡坪灵应寺有传承关系。
遗址遗存:
今殿堂遗址处已无建筑,翻垦为田土多年。资料显示,该殿堂遗址处残存石碑一方,记载该寺建于清嘉庆十一年,考察时未找到此碑。周边山王庙庙宇亦毁坏,虽有今人重置神像祭拜,但较为简单,上山王庙的小路也完全荒芜。主要遗物为殿堂遗址北侧燕窝坨“周德志墓”,以及南侧僧墓群所保留的“云修齐乘和尚塔”“识空常智和尚塔”以及“意诚齐性和尚寿藏墓”。
1
2
(一)识空常智和尚塔 此塔原本应有5层,残3层,通高3.7米。塔基方形束腰素面,塔身八面,中部石件裂开(传闻遭雷劈而致)。塔下墓室前有盗洞,墓室已空。塔基高0.96米,边2.32*1.73米,正面窄而侧面宽。塔身八面等宽,逐层内缩。 第一层:四面刻字,间隔四面花纹; 第二层,四面刻字,间隔四面“福禄寿喜”四个字纹; 第三层,四面刻字,另间隔四面为素面,其中正面开龛半圆雕弥陀像。各面文字、纹饰如下: A.塔一层墓主铭文面。仿香案龛式牌位铭,上有顶盖,左右联柱 。联柱文字阴刻行楷,柱顶阳刻龙形饰。中部图案为几案上承长方铭文牌,牌上部有窗棂格阳纹,中文字竖行阴刻,左右有半圆棂格,文字下托仰莲花,香案略残破。碑面最上部有宽方形空龛。铭文如下: 中铭:圆寂恩师上识下空字常智老和尚之塔 对联:翠柏苍松古月,正心诚意修身 1 2 (二)云修齐乘和尚塔 此塔在识空和尚塔右侧1.3米,比前塔落后0.6米,塔前有盗洞,塔下墓室已空。此塔形制与识空和尚塔类似,但整体较前塔更瘦高,雕琢稍规整,但文字纹饰工艺皆不如前者。塔通高4.3米,塔高5层,每层8面,其中下面3层每层有4面刻铭文。塔基四面长方无束腰,仅基侧面简单线刻几案纹路,石基上平面比前塔略低,长宽1.71*2.07米。 A.塔一层墓主铭:中间墓主铭文为阴刻楷书,上为扇形额,左右带勾环桃钉饰对联,皆减地阳面阴刻楷书。 主铭:圆寂恩师上云下修齐乘老和尚之塔位 横额:色相俱忘 上联:荣修仙楼十二 下联:圆成佛地三千 同治九年正月初十日立 (三)意诚齐性老和尚寿藏墓 墓在云修塔右侧,相距1.3米。封土两侧封石为较大条石,但已略微坍斜。墓碑前有盗洞,下墓室已空。整墓宽2米,进深约3.2米。墓表横额石及二层往上石件脱落缺失,仅余墓碑和墓联。碑面磨光,中间墓主铭减地阳刻。此墓题咸丰四年,其正立面较云修和尚塔(同治九年)靠前,较识空和尚塔(咸丰元年)靠后,位势与圆寂时间相吻合。墓刻文字如下: AB.墓联:浅凿阴刻楷书。字饱满端重。17.5*113cm。 上:日耀祥光弥吉地 下:云浮瑞气霭禅台 C.墓碑:中墓主铭号减地阳刻,余阴刻楷书。墓志如下: 圆寂恩师上意下诚字齐性老和尚寿藏 师原命生于嘉庆十六年辛未岁三月二十五日亥时,于/湖北咸邑后壩乡白家坝生育人氏。自辛亥之秋投师披/剃,忝列沙門。蒙佛圣之庇佑,受持衣裓,叨檀那之玉/成,尘心顿涤,禅机透参。无如寺兴而僧病,檀那佥曰:即不/如尔师之垂塔于寺前,亦当建莹于塔侧。爰劝之成此/举而从檀那之命焉,及成时而为之勒碑于莹前以序焉。/寿域既建,灾退龄绵。 皇清咸丰肆年岁次甲寅仲冬月中浣日 谷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