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禅(1824~1901),俗姓王,法名熹,清代著名书画大师、佛学大师、古琴大师 。四川省梁山县(今重庆市梁平区)仁贤乡人,双桂堂第十代住持方丈,擅长书画、金石雕刻、绘画自成一格,水墨人物、山水、竹石,别成一派,题画诗亦佳,多为禅机佛语,与“扬州八怪”齐名,居清中晚期书画名家之首。其书画作品收入《海上墨林》、《韬养斋笔》、《益州书画录》等书中 。著有《画家三昧》6卷传世,其名载入《中国美术家名人辞典》,被列为世界著名宗教人物。
竹禅和尚法名熹,后人称熹公,竹禅是他的号。20岁时在双桂堂受具足戒。双桂堂自破山祖师开山以来,影响深远,禅法覆盖巴,渝,滇,黔等西南地区近二十个省份,被尊之为“西南禅宗祖庭”。川渝地区的文人墨客亦常来双桂堂交流、学习,双桂堂浓郁的禅学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深深影响了竹禅和尚。多年的潜心修学,使他在佛法和艺术的造诣上都有了很大提高,二者相互融通,奠定了禅师“以琴说法、以画说法”的艺术风格。
吟风
青云直上映......
他日凌霄成百尺
又见龙孙早发芽
春风欢声到空家
竹禅和尚在双桂堂升座后不久,曾预知自己时至已到“语庵僧曰:吾世缘将满,当从来处去。”即在当年隆冬示寂于双桂堂丈室,世寿七十七。竹禅一生心系佛法兴衰,致力于道场的建设及慈善事业。一生所作书画所得都用于了寺院的修缮及弘法事业。竹禅圆寂后,归元寺心净方丈言:“竹禅当为罗汉”,遂以竹禅风貌在寺内塑罗汉一尊,并题联:“卅年画兰,半世画竹,发生白;自知不足,一曲琴声,无知音。
弄晴
那知窗外日行天
万绿丛中观自在
竹禅的书画风靡佛门,享誉文坛,杭州灵隐寺,成都文殊院、宁波天童寺、新都宝光寺等处都珍藏有他的大作。华岩佛教博物馆收藏竹禅法师真迹竹屏一堂共四幅,以拟人手法,题为吟风、弄晴、醉雨、承露,用浓淡不同的墨色再现了竹子在风、晴、雨、露中的各种情态。
醉雨
法师身前常在蜀山竹林中细致观察竹的各种形态,“必得成竹于胸中,上而尖顶,下而笋根,使全身透露......,恍惚遇之。”因此,竹禅画竹,姿态万千,颇有神韵。
承露
领略虚心到十分
朝露清响林中滴
竹禅法师的墨竹,追郑板桥,但又重写生,他可以深入到自然中去........,瘦竹迎风露,枝繁叶茂。笔下的竹竿瘦劲挺直,竹叶坚韧锋劲,带有孤傲清冷之态。外硬内空富有君子气节,彰显出文人的正直与傲骨,展现他清廉旷达的品行。
▲馆藏珍品 屏风水墨竹画
年代: 清
长:195厘米 宽:46厘米 四副
竹禅法师的墨竹画传世的很少,博物馆此藏品诗、书、画三结合,那更是世间珍品。竹禅熹公以其艺术教化世人,这即是对竹禅和尚一生的评价,也是对他艺术贡献最贴切的肯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