寺院放瑜伽焰口,其中有一句“志心信礼僧伽耶众中尊,五德师六和侣,利生为事业,弘法是家务”。出家无家处处家,道出了出家人的事业是弘法利生的伟业。《大方广佛华严经疏》卷五十三说:“又行顺佛行故名佛业,佛以利生为事业故。”这就要求出家人以行佛之所行。
伟大的佛陀是以利生为事业的,他为出家人的事业指明了方向。种姓高贵的佛陀,本来可以在权势和威严中度过幸福的一生,然而他放弃了一切,穿着破烂的衣服,在炎热的恒河边,顶着毒热似火的骄阳,赤着双脚,走进一个个的村庄。无论是充满苦难的人群,还是尊贵娇纵的官宦,他都平等接纳,以一颗慈悲的心,解答了众生的疑惑,人们把他永远看做救星,是众生的恩人。
利生为事业,弘法是家务。这是出家人的事业,也是整个佛教教团的事业。佛教徒的一生追求的是“上求佛道,下化众生”八个大字,主张“大悲为根本,涅槃为究竟”。“大悲”,是指以慈悲心来看待众生有情,将利乐有情作为最根本的事业;“涅槃”是说佛教徒的肉体与精神的最后解脱,为佛教徒最高的追求和根本目的。中国的佛教徒一直认为“弘法”是家务,“利生”为事业,把“利乐有情”看做佛教徒的人生观,与人为善,教人利人,广度众生,成为佛教徒的伦理道德准则。
古人曾经说过“释氏之教,义本慈悲”。利乐有情,济世度生,其理论基础就是来自于佛教的慈悲思想。佛经说:“与乐曰慈,拔苦曰悲”,所以“大慈与一切众生乐,大悲拔一切众生苦”。慈悲是佛道门户,诸佛的心念。慈悲也是万善之本,佛教道德的准则。以慈悲为怀是大乘菩萨道修行的最重要方法,特别是出家人,以普度众生、行菩萨道为已任,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要予众生“与乐、拔苦”,只有生有悲愿、悲心之后,才能以“菩萨住于大悲心而修万行,以慈悲之水滋荣万行之树木”的精神住世救度众生。
如果要把这种理念落实到每一个佛子的行动上,方式就多种多样了,如寂静山林,潜心内修的隐士行;行化四方,磨砺心性的头陀行;深入经藏,寻求真理的般若行;升狮子坐,解众生惑的弘法行;慈来济世,疗救困苦的菩萨行;洒扫洗濯,服务大众的隐密行;谆谆善诱,义教育人的导师行……
利生事业,以戒定慧三学为基石,以闻思修三慧为保障。因为这样的存在,所有生命将因之而精彩,哪怕只这样梦想一次,就在彼此的人生之路种下莫大的善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