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知识 | 佛陀为什么非常重视讲堂

当我们利用电子《大藏经》进行检索,发现“讲堂”二字竟出现了1024 次之多,尤其是在《阿含经》中,佛陀于各处讲堂弘法的记载比比皆是,根据佛陀时期的讲堂建设,或称这个时期为“讲堂佛教时期"也不为过。因而讲堂是佛教最初弘传佛法的固定场所,它包括佛教教育、指导修行及僧团生活设施等建设。


21
22

2024年6月1日重庆佛学院道坚大和尚宣讲《华岩寺人文历史概述》


佛陀在世时,常随修行弟子一般是一千多人,甚至还有五千多人的记载。为了管理方便,佛陀把弟子们有组织有计划地分派到各国去传教,并建立讲堂,以此为根据地,努力发展与传播佛教。

1.佛陀亲手创建的讲堂最大的就是竹林讲堂及祇园讲堂。

2.佛陀对讲堂的创建随缘性很强:或崖窟,或树下,或洞穴,或露地,皆是佛陀及其弟子的天然讲堂,尤其是居士为了发心请佛陀及其弟子讲法,舍出一间房宅,或造一间简易的住宅,最后成为永久性的弘法利生场所。

3.佛教传入中国后,讲堂化佛教的优良传统被历代祖师很好的继承下来。据《洛阳伽蓝记》卷一载,北魏普泰元年(531),于洛阳建中寺设立讲堂;《广清凉传》卷上载,五台山公主寺也设有讲堂;《唐大和上东征传》载,鉴真大师在振州建讲堂。


23

2024年6月21日重庆佛学院大乘三系学术论坛


讲堂化是佛教最利于传播佛法的方式:

1.具有较大的灵活性,不受地理环境影响;

2.启建经费低,

3.直接建立于密集地,与时俱进,更有利于在家信众学习佛法,

4.以讲堂为纽带,便于规范化管理,

5.对社会的良性影响更为广大,及时进行佛教社会教育、关怀慈善及社会文化工作。


24
25

2024年11月28日华岩佛教博物馆

《佛教礼仪》培训


正是由于讲堂的地位重要,在讲堂里还有一套特别隆重的仪式与系列的细致规定。

1.包括讲经前的准备工作,引请讲师的礼仪等。能够在法堂里讲经的人,都是一些受到尊敬的僧伽知识分子,因为他是代佛宣法,经中说:“又凡讲经者,须会佛祖意,莫只依文解义,反障学者见地。当知代佛宜扬,人天瞩目,不可忽也。

2.寺院规定讲经者做到“座主条约”九条。其中对师德和讲师的着装法相等都有具体的要求,“规约"强调教师一定要诚实,工作态度认真,不得偷安敷衍,误人子弟,这说明寺院对佛教理论和经文学习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。

3.要求听经者明白“五要”,即“第一要信诸佛境界。吾人各具,本无差别,不生退怯。第二要会归自己,不可说食数宝。第三要虚心乐善,稍有长者,皆师友之,所谓择其善者而从之,无友不如己者。第四要悲憨一切,凡堪以此意相警者,不惜苦口。第五要恕人责己,人不如法,发哀愍心,勿见其过。若自生放逸,长骄慢,则断断不可”。


26

▲期待2025年1月8日华岩佛教博物馆

《佛教基础系列培训》


毫无疑问,随着我国佛教的深入发展,人才不断地涌出,讲堂教育必将在我国佛教中展现光彩,佛陀的讲堂制度也将得到充分的进一步的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