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历二月十九,观世音菩萨圣诞日,是佛教信众感念观世音菩萨“千处祈求千处应”慈悲愿力的殊胜吉日。观世音菩萨的纪念日在汉传佛教中有三个重要日期:
1.农历二月十九:圣诞日(示现为“观音化身”的缘起)
2.农历六月十九:成道日(证得菩萨果位)
3.农历九月十九:出家日(发菩提心,修行菩萨道)
观世音菩萨,梵名Avalokitesvara,意为“观察世间声音”的菩萨。《法华经》云:“苦恼众生,一心称名,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,皆得解脱。”菩萨以三十二应身随缘化现,或为白衣妇人,或作怒目金刚,无论是苦难中的呼救,还是虑诚的祈愿;都以无尽方便接引众生,以不同的法门救度众生。
华岩寺观音院汉白玉观世音菩萨立像
(西南最高观音圣像-21.9米)
为何以“二月十九”为圣诞日?
1.“圣诞”在佛教中的特殊含义
佛教中的“圣诞”与世俗的“生日”概念不同,并非指菩萨的世俗诞生,而是指其作为大悲愿力的化身显现于世间的殊胜因缘。佛教认为,观世音菩萨是久远劫前已成佛的正法明如来,为救度众生而倒驾慈航,示现菩萨身份。因此,“圣诞日”并非菩萨的“出生”,而是其慈悲愿力在世间示现的象征。
2.虽未明确记载于佛经,但民间普遍认为此日与观世音菩萨在中国示现为“妙善公主”的传说有关(详解可阅《香山宝卷》)。妙善公主割手眼救父、修行成道的故事,成为观音信仰与中国文化融合的体现。
华岩寺观音殿观世音菩萨立像
佛教强调“感应道交”--菩萨的慈悲愿力与众生的虔诚信心相契合,才能实现救度。观音圣诞不仅是纪念菩萨,更提醒众生:慈悲不是菩萨的专利,而是每个人本具的佛性。通过效仿菩萨的利他行,众生皆可走向觉悟。正如《六祖坛经》所言:“慈悲即是观音,喜舍名为势至。在这一天,无论是否信仰佛教,人们都能通过善念与善行,与观世音菩萨所代表的“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”精神共鸣。
1


华岩佛教博物馆
妙法莲华经普门品二十四(观音经)
2


观世音菩萨以大慈大悲、寻声救苦而闻名,被誉为“半个亚洲的信仰”。农历二月十九观世音菩萨的圣诞日,值此殊胜吉日,华岩佛教博物馆诚邀广大信众与游客,共同参与祈福法会及拓印观音菩萨像等活动,感受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,共沐慈光,祈愿世界和平、众生安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