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知识 | 佛教临终关怀

佛教的临终关怀让我们轻松地面对死亡,而不是逃避(逃避也是徒然的)。敢于正视生死问题,辩证地分析生死问题,甚至于永断生死烦恼,这是佛教的基本理念。对于临终关怀的研究和实践,佛经的开示不少,如《灌顶随愿往生十方净土经》卷十一云:

若四辈男女,临终之日,愿生十方佛刹土者,当洗除身体,着鲜洁之衣,烧众名香,悬缯幡盖,歌咏三宝,读诵尊经,广为病者说因缘,譬喻言辞微妙经义。苦空非身四大假合,形如芭蕉中无有实,又如电光不得久停。故云色不久鲜,当归败坏,精诚行道可得度苦,随心所愿无不获果。


11


从上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佛陀的慈悲训示,对临终关怀可谓讲得非常全面,现予以归纳如下。

第一:临终关怀的平等性

生命的无常没有男女出家在家或信仰佛教与否的区别,而临终关怀的对象是广大的人民群众,体现了佛教慈悲平等的理念。


第二:临终关怀的自由性

经文中”愿生十方佛刹者”,即充分地尊重个体的自由。


第三:临终关怀前期准备的科学性

涤除身体,着鲜洁之衣,令其心情舒畅;烧众名香,净化空气,令心神安定;悬缯施盖,歌咏三宝,读诵尊经”,可以使病者平心静气,激发宗教情感;


第四:心理治疗的合理性

在面临死亡的时候,人们是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的,适时告诉病者宇宙人生的规律,使其坦然地面对死亡,而不是恐怖或不安;


第五:信仰治疗的及时性

死亡来临时,人们内心生起空前的宗教情愫,解脱的期盼夹杂着死亡的恐惧,此时是病者最后的一个机会,失去的将永不再来,因而“精诚行道”就显得特别重要。


有经济能力的寺院或佛教团体,应该做些临终关怀的工作,这可是功德无量的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