远古神韵 | 三叶虫的世界

三叶虫化石:古生物学中非常常见的化石之一,记录了地球上一种已灭绝的海洋节肢动物的存在。由于它的身体分为头、胸、尾三部分,纵向分为左、中、右三叶,因此得名。它们具有坚硬的外骨骼和复眼,有些种类还能卷曲身体以自我保护。繁盛于‌古生代‌(约5.2亿至2.5亿年前),尤其是寒武纪到二叠纪,最终在二叠纪末大灭绝中消失。从浅海到深海到处都有它的身影。


11

▲华岩地藏院古生物化石馆  海南三叶虫化石

年代:‌‌寒武纪


我国海南岛的地层以中生代和新生代火山岩、沉积岩为主,‌古生代地层分布较为局限‌,因此发现的三叶虫化石,可佐证海南岛在古生代曾为‌浅海环境‌。



12



▲华岩地藏院古生物化石馆  摩洛哥三叶虫化石

年代:‌‌寒武纪


摩洛哥是全球著名的三叶虫化石产地之一,出产的化石以种类丰富、保存完整而闻名。化石多保存在‌页岩‌或‌石灰岩‌中,尤其是阿特拉斯山脉周边的沉积岩层中,经过板块运动和风化作用暴露出来。






13
▲华岩地藏院古生物化石馆  云南三叶虫化石

年代:‌‌寒武纪


由于我国云南板块地处交汇区域,保存了从寒武纪到中生代的多套沉积地层。其中,‌寒武纪地层‌(约5.4亿至4.85亿年前)发育完整,是研究早期生命演化的重要窗口。因此寒武纪早期的标志性三叶虫,都广泛分布于云南。



14


▲华岩地藏院古生物化石馆  山东三叶虫化石

年代:‌‌寒武纪


我国山东地区地层在5.4亿至4.4亿年前的古海洋环境中,为温暖的浅海,是海洋生物繁盛的理想场所,三叶虫在此大量繁衍。这里是全球寒武纪地层研究的经典剖面之一,被称为“‌张夏组‌”(中寒武统)。著名的“‌德氏虫‌”(Damesella)化石即产于此地。‌:个体较大,头鞍明显,尾部宽大,是山东寒武纪地层的标志性三叶虫化石。(此图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