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4月15日,华岩佛教博物馆义务讲解员《佛教基础系列培训》开课第4讲!

能安法师从“游观谈如法”介入:
在信息爆炸的当代社会,游观者,教人跳脱执着,以澄明之心观照世界;谈如法者,提醒我们言语皆应契合真理。现代人困在数据洪流中,被算法与标签定义,恰如佛经所言"心生则种种法生"的颠倒梦想。
社交媒体时代,人们习惯用碎片化标签认知世界,恰是"法执"的现代变体。而游观智慧启示我们:不假修饰的直观体验,才是触及真实的"如法"状态。禅宗所谓"青青翠竹尽是法身",恰是治愈现代人认知焦虑的良方。当我们学会以游观之心体察生活,以如法之言对话世界,便能在这纷扰时代,守住内心的明月清泉。
如何抵抗异化的方法论:在娑婆的洪流中保持“游”的流动性,以“如法”的清明觉知穿透迷雾,重建身心与世界的真实联结。
回到“根中之性”:(修我们的真心)
“根中之性”通常指众生内在的佛性本质,即“根性”,它既是众生本具的觉悟潜能(佛性),又因无明与业力的遮蔽而显现为不同层次的修行根基。一、根性的本质:佛性与业力的交织 二、根性的转化与修行意义
三、哲学内涵:空有之辨
(根性概念体现了佛教“真空妙有”的中道观)
真空:佛性本空,超越差别;
妙有:因缘业力显现为根性差异,构成我们修行实践的起点。(下期精彩继续)
此讲最后一篇,下期继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