远古神韵 | 海绵化石

海绵是最原始的无脊椎动物之一,身体结构简单,无心脏、脑、头、嘴等器官,通过体壁上的小孔过滤海水获取食物和氧气‌。形态多样,块状、管状、伞状等,大小从几毫米到数米不等,栖息于浅海岩石或珊瑚礁上。拥有极强的再生能力,即使身体破碎也能重新生长为完整个体‌。自古埃及时代起就被用于清洁、医疗等领域,被认为是动物界的“活化石”,起源可追溯至约6亿年前的贵州始杯海绵化石。

11


▲华岩地藏院古生物化石馆  

海绵化石

年代:‌‌泥盆纪

地区:秦岭



此标本显示早期的层孔海绵与钙微生物、棘皮动物等共同构建了复杂的礁结构,其生态功能堪比现代珊瑚,红色的沉积物最可能源于铁元素(如赤铁矿或褐铁矿)的氧化作用。当海绵死后迅速被红色泥岩覆盖,铁质渗透入骨骼孔隙后氧化,形成今天看到的红色或红褐色的矿化层,这种现象在陆相或浅水沉积岩中较常见‌。


秦岭泥盆纪海绵化石就反映当时水体氧化性较强的影响‌。‌包容物内海绵化石众多,骨针形态包括单轴、双轴、三轴等类型,因此中国泥盆纪地层中甚至存在海绵礁‌。层孔海绵如何在中奥陶世实现全球性礁生态系统的同步融入?仍需更多早期化石证据支持‌。


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