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金刚经》的威仪寂静分

《金刚经》第二十九品  威仪寂静分 “须菩提,若有人言如来若来,若去,若坐,若卧,是人不解我所说义。何以故?如来者,无所从来,亦无所去,故名如来。”


11

威仪包括行、站、坐、卧四威仪。一个人日常的身体姿态不离四种:行走、站立、安坐、躺卧。威仪就是透过它们把佛陀的教导活出来,把般若彰显出来。这一品,真正要表达的是佛站在那里有一种庄严和神圣的气氛,坐亦复如是,卧亦复如是,尤其是行。就像儒家所说的“君子所过者化”(《孟子·尽心上》),圣人从这个地天经过,周围的人和事物都被他无形的庄严和神圣所笼罩、感染和转化。

12


一个修行人怎样透过行、站、坐、卧把般若彰显和践行出来呢?


佛陀三身圆满,成了般若的化身。他看你一眼,就是般若透过他的眼睛看你一眼,和你说话,就是般若透过他的嘴在和你说话,圣人都有这样的威仪。孔子的弟子也曾赞美孔子“望之俨然,即之也温”(《论语·子张》)。孔子无论走路还是站立都有一种威仪,像泰山般威严高大、气势恢宏;如果我能遇见他,最真切的感受就是,一座山迎面而来的压力感,那就是威仪。除了“威”,还有“即之也温”。“温”是另一种威仪,你若真的跟佛陀、孔子等圣人生活在一起,就会发现他们像父母般慈爱。


13

威仪在没有证果之前在不在人的内部?


“何以故?如来者,无所从来,亦无所去,故名如来。”《金刚经》中的这句经常被反复引用和诠释。“如来”在这里就指真理。意思是:我没有刻意让它来,也没有刻意让它去,我没有刻意做任何事情,真理就在那里,威仪就在那里。真理或般若无处不在,遍布一切。


般若的庄严和神圣与般若一样,在所有人内部。美从哪里来?从般若中来,从佛性中来。只不过你还没有把这种威仪活出来,没有把般若活出来。

14

我们是自己"行走的祖宗"


记得赵天一老师用"行走的祖宗"这一概念震撼了无数人的心。他的核心思想:每个人都是祖先基因和文化的直接载体。从遗传学角度看,你的身体细胞包含历代祖先的基因片段,例如你继承了父母各50%的基因、祖父母各25%的基因等,因此你本身就是祖先血脉的具象化延续。从文化视角看,这组词强调个人承载着家族历史、传统习俗和集体智慧;需以自身言行将这些优良遗产传递给后代。



课件原文就有“我生人而成祖宗,天地化生活地宁天清。” 


我们的基因中刻着祖先的生存智慧;


我们的习惯里藏着家族的文化密码;


甚至我们当下的困境,可能就是百年家族课题的重演。


感恩祖先,不是磕头烧香,而是活出他们未能绽放的生命力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