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佛山监理僧又信法师碑记---道坚法师

1

又信法师,别号其宝,江苏籍。幼具慧根,志慕空门,民国十四年(1925)九月,依普陀山明觉老和尚剃度出家,同年于浙江天童寺依禅定和尚受具足戒,时年二十六岁,正式踏入佛门修行之路。


法师出家后,精勤向学,民国十七年(1928)入浙江宁波观宗寺研习天台教法,深探教理堂奥;次年兼任观宗义校教授,以所学启迪后学,初显弘法之才。民国十九年(1930),入闽南佛学院肄业,期间兼任同学会加行部干事,一度代理会长,于学修之外,历练事务协调之能。民国二十一年(1932)毕业后,因疾返甬休养,恰逢太虚大师接任雪窦寺方丈,遂奉命移驻雪窦调养,兼理寺务。在雪窦期间,法师主持重修山门、庄严佛殿,建亭树塔、开山植林,更创办义校两所,惠及山邻,深得地方感佩。民国二十五年(1936),应宁波延庆寺静和尚之聘,助理寺务,开园植树,兴修建设,使古刹焕新;同年六月朝礼峨眉归来,奉太虚大师命,任庐山大林寺监院,为建佛殿奔走数月,不辞辛劳,终使工程圆满,其担当精神可见一斑。


抗战军兴,时局动荡。民国二十七年(1938)秋,庐山遭日寇围困,法师遵太虚大师“可守则守,否则退渝”之命,于八月二十日冒险下山,辗转经南昌、长沙、武汉、宜昌等地,九月十七日抵达重庆,旋即奉谕驻锡缙云山,融入汉藏教理院僧团


民国二十八年(1939),太虚大师应南川县府及士绅之请,拟振兴金佛山佛教,特命又信法师前往调查整顿。法师衔命赴南川,驻锡半载,全身心投入其事:八月,与法舫法师、李子宽居士会合,共登金佛山,遍历报恩寺、观音岩、金佛寺诸刹,察殿宇之颓、询僧众之况,洞悉山场利弊;因先前派往住持金佛寺的心恺法师未果,遂与法舫法师共同接管金佛寺,并接收凤凰寺,查核寺产——如凤凰寺方竹山百亩、药材及观音会收入等详情,均一一记录;下山后,全力协助筹组中国佛学会南川分会,九月十六日于高寺召开筹备会,宣讲佛教革新要义,亲定章程草案,推举刘雨若为筹备主任,自任驻会之职,协调各方;九月二十二日,分会正式成立,得县府及士绅鼎力支持,法师之功不可没。期间,还陪同陈铭枢居士游山考察,详述山寺沿革。


半年任期内,法师将调查所得撰成《南川之佛教》报告,呈交太虚大师,文中详述金佛山诸寺兴衰、僧俗状况及革新之策,为后世留下珍贵史料。其在南川期间,既承大师“人生佛教”之旨,力倡正信、革除陋习,又务实规划寺产经营(如种药、整山),为金佛山佛教注入新气。


民国三十年(1941)一月,法师奉调住持川西什邡罗汉寺,续办佛学院与农场,践行农禅并重之理念。一生追随太虚大师,以“弘法利生”为己任,于战乱中护持道场、培育僧才,其行持谨严,处事干练,诚为近代佛教革新之践行者。


今金佛山佛法重兴,追念法师当年监理之功,勒石记之,以彰其德,亦使后世知此山法脉传承之有自也。


岁次甲午年六月初八日


金佛山开山僧道坚撰文


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