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佛山守山僧显忠和尚碑記---道坚法师

守山僧显宗


在金佛山的岁月长卷里,显宗师是最后一位守山僧。


解放岁月的残酷,没能阻挡他携母入山的脚步。从金佛寺到凤凰寺,土墙房掩映,门窗紧闭,昏暗灯光下,他专注清理治病谋生的药材,将苦难岁月过成坚守的日常。


身着草绿色军装,军帽被风霜摧残,失去棱角与颜色,软塌塌的帽檐下,坚毅眼神、高耸鼻梁,一米八几的个子,撑起一身傲骨。不合身的军装故意敞开一颗扣子,袖口与小包却紧扣,严谨藏于细节。补丁摞补丁的衣裤,短一截的裤管,磨出大洞、粗麻线缝补的解放鞋,每一处都刻着山间生活的沧桑,却掩不住他的铮铮铁骨。门旁晾晒的衣裳,默默呼应金佛山的浓雾,见证他在苦难中坚守、治病救人的一生,他以平凡之躯,在岁月里书写着守山僧的不朽传奇 。


11


金佛山守山僧显忠和尚碑記


---道坚法师


金佛山巖岫嵯峨,雲霞縈繞,古刹與林莽相契。山中有僧曰显忠,鄉人尊之「显忠師」。其生平不載典冊,唯存任奇林父、任發奇輩憶中,若幽澗泉,隱而潤。


显忠師軀幹魁梧,背挺如峰,立田疇若盤石生根。初至,攜母方敏才(蓋化名)結廬河畔金佛寺左近,僅兩楹柴房,木架草頂,風雨不避。師親耕五畝,蘿蔔競茂,翠漫坡;後掌鳳凰寺爨,吴縣令品其食,歎「質樸有真味」。侍母至孝,方敏才年逾九旬猶能下田,雨則負之還,碩體伛偻,步輕如羽,鄉鄰感其誠。


母子身世多謎。方敏才言緩舉雅,異於農婦,人猜曾歷華門;显忠師站姿如衛,耆老謂「有戎馬氣」。明福洞吴海清,任發奇呼「表叔」,自云曾負毛主席渡河牽馬。「奇哉!」任發奇嘗曰:「一涉『蔣』傳,一關『毛』跡,終隱此山,共曝日飲茗,樂呵呵焉。」


然傳聞不若日用實。師與母終身茹素,師通藥草,治心疾有神效。任氏堂叔病劇,師夜采藥敷之,分文不取,留飲蘿蔔湯;見乞者,輒以儲糧相贈,碗邊殘粒必舔淨,鄉中十餘家認為干爹,蓋其質厚若山。


運動時,或指其「來歷不明」。趙金生輩欲推之入雞塒,任奇林父子亟救之,張三隊長怒斥:「彼嘗治爾家病,忘乎?」下台,李媼私授熱薯,師捧之笑。吴海清遭難,師扛鋤立其門,默若泰山,眾莫敢前。事畢,二人蹲牆根分食菜團。


師以八十二年華,卒於丙寅年(公元一千九百八十六年)。任奇林父料理,見枕下舊經黃脆,方敏才少時照衣飾講究,更藏牛皮地圖,革堅紋依稀。三月後,方敏才亦逝,全村送葬,男扛棺,女撒野菊,路險而無人言勞。任奇林父曰:「無論往昔,彼乃治病種菜之善人。」


今蘿蔔地荒,柴房圮,任發奇上山猶憶師立田埂:碩體彎腰,手握鋤,陽光灑背,亮堂堂焉。


謹立此碑。其德如金佛山松,經霜不改;其善若山泉,歷歲不涸。願後登山者,聞風思義,斯碑不徒立。          


金佛山开山僧道坚撰文        


  乙巳年闰九月十三日于罗汉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