居士讳基鸿,字子宽,法名了空,湖北应城人。少负壮志,留学东瀛,入同盟会,投身革命,武昌起义中崭露头角。后涉政界、新闻界,历任要职,然素怀向佛之心。民国十八年(1929),皈依太虚大师,矢志护持佛法,辅翼“人生佛教”之弘传。尝任武昌佛学院院护、汉口佛教正信会会长,参与主编《海潮音》,奔走于汉藏教理院等道场,为近代佛教革新殚精竭力。
民国二十八年(1939),国难方殷,金佛山僧俗慕太虚大师之教,盼革新山门,遂乞师遣贤相助。大师以居士护法热忱、处事干练,乃命其与法舫法师同赴南川。时暑气未消,途路崎岖,居士不以花甲之年为辞,八月九日与法舫法师抵南川,下榻民众教育馆。十日,会同先期赴山之又信法师,共登金佛山——过三泉公园,览观音岩之胜;入报恩寺,察僧众之况;抵金佛寺,观殿宇之规。所至之处,居士详询戒律奉行、经籍藏否,对山僧修行之勤者嘉勉之,对规制疏失者则与法舫法师共商补救之策。
十二日驻金佛寺,居士与法舫法师合议,定住持人选以固山门根本;十三日遍历狮子口、扇子坪诸处,观山林之利,思弘法之基。十四日返城后,居士未稍休憩,十五日即与刘雨若等地方士绅会晤,力陈“佛教非迷信,乃正信之学”,劝谕官绅护持佛法,协调僧俗关系。十六日,高寺召开佛教协会筹备会,居士登坛演说,剖析“迷信与正信之别”“在家学佛之要”,言辞恳切,引经据典,谓“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觉,若离现实而空谈修行,非大乘精神也”。会中,他亲定章程草案,推举刘雨若为筹备主任,又信法师驻会,为协会立规制、明权责,条理井然。
九月二十二日,中国佛学会南川分会成立,居士虽已返渝,然前期擘画之功,实为此会之基石。自此,金佛山佛教始有组织之统,正信之风吹散迷云,僧众知向学,居士知护持,山林道场渐复生机。
居士一生,以在家身行出家事,护持三宝,兴学育才。至台湾后仍以善导寺为基,续太虚大师之志。而金佛山一行,虽历时未久,然其以护法之智、处事之能,联结僧俗,整饬规制,使此山佛法得入正轨,实乃近代金佛山佛教复兴之关键推手。
今勒石记事,追念居士之功,亦昭示后世:佛法之兴,非独赖僧宝,亦需居士护法之诚。愿此碑长存,法缘永续。
金佛山开山僧道坚撰文
岁次乙巳年闰六月初六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