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川纪游---李子宽

1

南川为川东之屏障,物土丰腴,阻于交通,未能开发。所属金佛山,称川东第一山。出产以竹木药材为大宗,而煤矿尤盛。曾于经济月刊南川调查专号,略一阅及,即有游览南川之动念。二十八年八月八日(立秋日),汉藏教理院教务主任法舫法师,来约同游,因与俱往。是晚宿于黄桷垭张镇远居士寓中。


九日上午六时,至海棠溪车站,乘西南公路汽车前往。阅其行车表,由海棠溪至南川县,须经一品、杜市、綦江、石角、万盛、丛林、南平各站,共175公里。车资每人八元五角。上车时行李经检查,未有防疫证者,于站设之卫生事务所注射防疫针。七时开车,十一时至綦江站。綦江为川东二等县,水陆道均可达重庆。又由水道经江津上溯可至叙府、嘉定等处,由陆路迳南行可至贵阳。在站午饭后,乘原车行,有第XX补充处处长及官使四人同车,初以派坐小生误会,旋投以名刺,即客气非常,乃让坐。车行不一里,以机油不足,机轮微损,经修理一时许。下午五时,始抵南川。车中有南平镇梁君恕谷,过万盛场时,由梁君介绍与东林煤矿公司矿厂管理处刘主任厚培相见。矿场规模,初不甚大,近增资本数万元,出产日增,煤价渐高,敷有轻便铁道,运煤出山。而以竹篓背负者,仍络绎不绝于途。梁君由南平下车。据云:南平镇为南川县较大之市场,地方人士热心公益,办有中小学校二所。张君叔樵之父,赞助尤多。梁君出资建图书馆,存设书籍虽不甚多,而乡镇有此,加惠学子不少。


11


抵南川站时,陈县长文藻在站候接,梁君以电话告知故也。至县府,下榻于民众教育馆(即孔府),新事修葺,殿宇燦然,新运会,兵役整齐,均共在会内清洁,于山县中不可多得。县署为旧式衙门,亦颇修整。县长浙人,曾任司法官,考县长时,列名第一。又曾在中央受训。据云:在陕西、甘肃、新疆等省署县事,现任南川县已有二年。南川产米颇丰,民食充裕,菽麦蚕豆马铃薯等,产量亦佳。惟不产棉,布帛须向外省购入;食盐以道运远艰,价值较高。民俗向称强悍,民情尚属朴厚。边黔湘之区,前有土匪为患,因已兜剿一二股较大者,近稍敛迹。地方治安,尚属平靖。陈县长青年有为,廉能勤慎,可佩。


十日,乘滑竿与法舫、又信两法师出南门行。十里为报恩寺,设有初级小学,寺门南向正中,环山对立,若寺之屏风,左右两山相辅,左高右低,俨有青龙白虎之势。惟无僧众住持,殿宇渐颓,可惜。有十二里为大铺子,住民二三十户,市道清洁,谅系新运会指导而然。又十五里经葫芦岛,有小洲尖圆如葫芦,故名。印盒石在溪中,方石突出,如印盒有盖,象形而名者也。出西阳关有石峡如门,行者必经之处。


三里为三泉公园,赈济委员会新设之难民移垦区办事处在焉。主任刘雨若,留美农林专科者,曾在北碚农林场、陕西农林场数年,学识经验,两皆优长。助事者为张君叔樵。下午二时,抵办事处。刘主任赴渝未归,张君招待甚周。因小有不适,未能上山,借宿其处,系新建之西式平房,极雅洁,面对溪山,位置亦优。溪有温冷泉分三处,随人入浴。山麓近建楼房二三间,浴室一间,木桥一座,过桥上岸,有涧深数丈,内有石坐,是天然防空洞,事务所设有长途电话。附近有简便邮筒,又有卫兵分驻四村。治安交通,皆无虞也。


十一日,由三泉公园上新大路,二十里为半河镇,市房十余户,污秽与大铺子相差天壤。而河水清洌,可供盥濯。又十里为顺坎,小店三五,更形污陋。又十里为观音岩,系移垦区之第一段,据闻已移四五百垦民。岩头新建市房十余栋,为张治安队长所创办,已有二年。因山高地僻,上市者寥寥,已不开市。观音岩寺供观世音菩萨,中有牌上书当今皇帝万万岁,乃为改书中华民国万万岁,即此可知山区人民知识之固陋。


由观音岩背上转十里为马嘴,即马脑城。远望如马头昂起,马嘴朝天。旁有小山如石人站立,山尾有瀑下流,匹练高悬,俗曰马尿。又有小山如盘,形似灵芝,可名灵芝峰。距马脑城二三里有小店,居民数户,在店购米五升,价四角,南瓜蔬菜二角,足供十余人之食。可知山中生活费之低廉。上马脑城,城方不及一里,薙堞犹在,为宋宝裕击退鞑靼处。旧有碑记,今颓。城内明性寺,为贵州盛道士新事修葺,寺不大而清洁,是晚宿该寺。


12

十二日,上午七时,由明性寺下马脑城,转上天成山。山路为移垦区新辟,行不甚艰。过此则荆榛满地,无路可行,拨草披荆,极形劳苦。时大雨暴作,乃寻得一茅棚暂避,舆夫皆饥,无米为炊。向棚主购苞谷二升,自煮而食。适有妇人亦至茅棚避雨,询之为金佛寺附住之斋婆,名张福贞者。盖金佛寺住持为杨道人,附住有斋婆二三,张其一也。张引导出荆棘路,至金佛山麓,上危坡,约五六里若登天梯,至山顶,平广数里,为移垦区之第三段,所种药材,有大黄、黄连、玄参等类。晚宿金佛寺。


十三日上午六时,随法舫、又信两法师焚香礼佛,诵大悲咒、十小咒、《心经》、三皈依,又诵《金刚经》一遍毕,召集张福贞斋婆等,说明金佛寺,现由汉藏教理院派心恺法师住持,系由县府及地方士绅之请,在心恺师未到以前,仍由张等照料,香供火食,照旧供给。张引至寺侧无极上清宫一览,宫为新建,小而雅洁窗明几净,足资修养。杨道士自为则善,而大殿茅草败瓦,尚不齐完,宜乎被驱也。八时下山,云霾四塞,行数里,至狮子口,双崖峭立,矗耸云天,危岩直下,扶仗缓行。半岩有黑风洞,深邃不知几何丈。在洞口小憩,神为之悚。下数里为洋芋坪,即移垦区之第二段。仰望狮口,雄伟不可名状。再下为扇子坪,经龙骨溪(亦书为泷谷溪)至大河坝。龙溪之水,出于龙洞,该处有两峡,诸峰之水,汇出龙溪。悬崖有大瀑二处,势若悬虹,奔流下驶,吼声如雷,雪窦、庐山之瀑,皆不及此。下午一时,抵大河坝,在刘川济家午餐。二时,冒雨而行。未十里,河桥为山洪所断,势无可渡。雇土人引导,转上蕉坪山,危崖断壁,攀藤而上,一步一踬,极为艰辛。风雨加紧,衣衫尽湿。勉走两处山头,转折而至温泉,桥亦冲倒,乃借宿农村。有杨洪义者,南川人,崇信佛教,见法师甚恭谨,为备晚餐,仅蔬豆二事,暂可充饥。又让床席。惟宅邻牛厩,极不清洁,蚊虫为祟,夜不成寐。然如杨者,诚不可多得也。


十四日,天气放晴,沿溪行至大铺子回城。此行原拟由金佛寺,转凤凰寺,至铁瓦寺,下新梯子,经头渡桥、小河坝等处,一历云梯之险,并探古洞之幽,乃为雨阻,变更行程,是斯游之缺陷也。


十五日,刘雨若主任邀斋于怀园,谈整理南川县各寺庙宏扬佛法事,决定先组织南川县佛学会。


十六日,召集各寺绅及崇信佛教者,开讲演会于高寺,到有陈县长及政学商各界男女四众百余人,由刘主任雨若主席,介绍法舫法师讲“佛教与佛学”,又信法师讲“现代佛教之状况”,余讲“迷信与正信及在家与佛学之要点”。讲毕,会议于寺中之荷荷池小院,决定是日为筹备会,推筹备员五人,刘为主任筹备员,公请留又信法师住会。圆满而散。


十七日上午六时,乘车回渝。刘雨若主任来站相送。下午二时抵海棠溪。法舫法师赴渝市,余回乡寓。

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