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唯识二十论》
主讲:界贤法师
在今日的课程中,法师为同学们详细讲解了经部师与唯识学家之间的问答。经部师提出,业的熏习处在五根以及前念、后念之中,并引用圣言所说的“十处色法”,以证明外境实有。唯识学家则回应,业的熏习实际上存在于第八识中,并指出佛陀的说法含有密意趣。
法师重点阐释了平等意趣、别时意趣、别义意趣以及补特伽罗意乐意趣的内容。依此“四意趣”来抉择和贯通一切佛法,体现了“依义不依语”的善巧方便。法师指出,佛陀虽然讲到“十处色法”,但这与佛陀说有“化生有情”一样,都是基于密意趣而说,是随众生根器不同所作的方便开示。正如识的所依是自种所生,识的所缘是自变自缘的相似境,佛陀说“十处色法”的目的,并非为了成立外境实有,而是为了显示内五根与外五境的关系,进而成立外境是识的显现,破除对外境实有的执着。这是一种“先立后破”的密意趣。唯识学家依此回应了经部师对外境实有的主张,从而彰显“唯识无境”的深意。
《梵网经菩萨戒》
主讲:永圣法师
第四十、拣择受戒戒:法师为出家人、居士传戒时,不可有所拣择。出家僧众乃志求解脱成佛的佛弟子,已位列僧宝之尊。为免损减众生福报,故不礼拜国王、父母等。
第四十一、为利作师戒:菩萨法师不仅应通达菩萨戒法的开遮轻重、忏悔方法,还应通达第一义谛、三十心、十地等修行次第,以及禅定的修行方法。应以利益众生为出发点方许为师,不应贪求名闻利养。
第四十二、为恶人说戒戒:若对方是恶人或持邪见之外道,可能因此轻视、毁谤菩萨戒律,则不应为其讲说。听者若为国家政府领导人,因佛法的兴废系于其手,故在开许之列。
第四十三、无惭受施戒:出家僧人若受具足戒及菩萨戒后犯戒,即失去福田资格,不应接受居士供养,甚至无资格在国土上行走、饮水等。守持戒律者得善神护持,若犯戒则有大鬼施以种种惩罚。犯戒者应心生惭愧、至诚忏悔。
第四十四、不供养经典戒:应恭敬供养经典,以彰显对佛法的尊崇之心。法师开示,不建议以刺血为墨等方式书写经律,抄写的经文亦不可丢弃或烧毁,应以香花等供养,时时洒扫供奉。
第四十五、不化众生戒:见一切众生,皆应发愿使其皈依三宝、受持戒律,种下成佛正因。见一切畜生,如蚊子、蟑螂或山野野生动物,勿行杀生之事,亦愿其不伤害其它众生,应教导它们发起菩提心。
第四十六、说法不如法戒:此戒主要戒止说法仪式不如法。说法者应居高位上座,听法者应居下座,以示对圣教的敬重与虔诚。
第四十七、非法制限戒:身为佛弟子,不可破坏、废弃佛法戒律。居士高座讲法,出家人下坐听法,皆属非法之事。修学佛法应依佛陀正法而行,相似佛法非真佛法,依之修学只会离正道愈远。
第四十八、破法戒:菩萨戒弟子应恭敬出家僧众,不得诽谤三宝、毁犯佛戒,或行非法之事。菩萨闻外道恶人以恶言谤佛戒,内心如三百矛刺心般痛楚,岂会亲自造作破戒之事?
《梵网经菩萨戒》已讲解圆满,法师祝愿闻此法者,悉成佛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