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佛山金佛寺观星记 —— 道坚法师

金佛山金佛寺观星记 —— 道坚法师


111


七月的重庆,暑气如潮,将城市裹进闷热的蒸笼里。我扛着帐篷,身后跟着几位相熟的朋友——有重庆天文爱好者的旧识,也有同好古籍的伙伴,驱车两小时往金佛山深处去。目的地是山顶的金佛寺,要赴一场盛夏星空之约。出发前,天文爱好者老张还打趣我:“你这‘编外爱好者’,倒比我们这些正经成员还积极。”这话让我笑了,指尖摩挲着背包里《开元占经》,书中记载的各种历法星象,想起唐代一行大师的天文成就,又想起明末那位法号“大智”的方以智——这两位身披袈裟的天文学家,曾用智慧丈量星空,更让我想起东西方共通的“观星初心”:无论是中国的占星术,还是西方的星占学,最初都是人们仰望星空的动力,想在星移斗转中把握规律、理解天人关联,而这,恰是中国传统文化里“天人合一”思想最生动的体现。


金佛山海拔两千多米,光污染等级常年保持在1-2级,是重庆周边少有的“暗空之地”,且四季星空各有妙处:春日“春季大三角”悬于天顶,狮子座“镰刀”清晰可辨;秋日“秋季四边形”如棋盘规整,仙女座星系的光斑在暗夜中若隐若现;冬日“冬季大三角”与“冬季六边形”亮星扎堆,把夜空衬得热闹非凡;而盛夏,最让人期待的便是银河淌过天蝎,英仙座流星划破天际,更有一整夜星象的流转变化,从黄昏到黎明,每一刻都是不同的风景——这也是我们特意准备浓茶、打算彻夜守候的缘由。


抵达金佛寺遗址时,暮色正浓。寺外坪地晚风阵阵,僧人师父递来凉茶,指着渐暗的东方说:“今晚能看见天琴座的织女星,一行大师当年测恒星位置,也常以这颗星为参照。古人观星,常说‘观星以知时,占星以明事’,其实都是想在天地间找个坐标。”这话瞬间勾连起思绪:中国古代的占星术,从《甘石星经》到《开元占经》,虽有附会吉凶的成分,却也催生了精密的天文观测——瞿昙悉达辑录星表、一行大师修订历法,都是从“占星”的需求里,提炼出“天文”的规律;西方的占星术亦然,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《天文学大成》,最初也与星占相关。说到底,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,人们最初仰望星空,都是想理解“天”与“人”的关联:历法指导耕作,是“天”对“人”的馈赠;星象提醒时节,是“人”对“天”的回应,这便是“天人合一”最朴素的表达。


112

我们在金佛寺坪地搭帐篷时,老张已经烧好了热水,泡上一壶浓茶,水汽混着茶香在夜色里散开。“今晚咱们守一整夜,看星象怎么转,”他笑着说,“从织女星东升,到天蝎过天顶,再到启明星出来,保准让你看够。”说话间,天色完全暗透,第一颗亮星从东边山脊蹦出——正是织女星。我架起双筒望远镜,看见它洁白的光芒旁,四颗暗星组成菱形,像一行大师当年用黄道游仪观测到的“天琴座织女星官”。顺着织女星往东南望,牛郎星带着两侧“扁担星”亮着,中间隔着淡淡的银河;往西看,天津四在天鹅座“十字”中心闪烁,三颗亮星连成“夏季大三角”,把天穹撑得开阔。


“看,那是天蝎座!”小李指着南方,一长串亮星组成弯曲的“毒尾”,顶端的心宿二如红宝石般璀璨。我想起《开元占经》里瞿昙悉达对心宿二的记载:“大火出,夏始盛;大火沉,秋将至”,古人通过它的位置判断时节,安排农事,这便是“天人合一”的实践——不是被动等待天意,而是主动从星象中找与生活的关联。老张递来一杯浓茶,我抿了一口,苦涩里带着回甘,抬头再看星空时,银河已愈发清晰,光带里的星点密如碎银,从天蝎座延伸到人马座。“再过两小时,人马座会升到天顶,M22星团会更清楚,”老张调出观星软件,“等后半夜,英仙座流星雨的辐射点会更高,说不定能看到更多流星。”


113

夜渐深,山风也添了几分凉意,我们裹紧外套,围着茶壶续茶,偶尔有人起身调整望远镜,其余人便静静望着星空。大约午夜时分,第一颗英仙座流星划破夜空,拖着短暂的光迹掠过“夏季大三角”,我们忍不住低呼,紧接着,又有几颗流星闪过,有的快如闪电,有的拖着淡绿色的尾迹。“古人说‘星陨如雨’,大概就是这样的景象吧,”我想起大智法师方以智在《物理小识》里的记录,他曾在乱世中熬夜观星,写下“星流如矢,夜半天明”,想来那时的他,或许也像我们一样,守着一盏灯、一壶茶,在星空下感受天地的辽阔。


凌晨两点多,“夏季大三角”开始往西倾斜,天蝎座慢慢沉向西南山脊,而东北方的仙后座已隐约可见,呈“W”形的亮星在夜空中格外显眼。我揉了揉有些发涩的眼睛,又喝了一口浓茶,暖意从喉咙滑到胃里,疲惫也消散了几分。“再等等,启明星快出来了,”老张指着东方的鱼肚白,“那是黎明前最亮的星,古人叫它‘太白金星’,也叫‘启明’,看见它,就知道天要亮了。”


果然,没过多久,一颗极亮的星从东边的晨雾里钻了出来,起初只是微弱的光点,随着天色渐亮,愈发耀眼,这便是启明星(金星)。此时银河已淡得几乎看不见,“夏季大三角”只剩下模糊的轮廓,唯有启明星悬在东方,像一盏指引黎明的灯。我们收拾起望远镜,帐篷上凝着薄薄的露水,茶壶里的茶也凉了,但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满足的笑意——一整夜的守候,从织女星东升,到启明星亮起,看星象流转,品浓茶回甘,疲惫是真的,却也在每一次流星闪过、每一次亮星升起时,收获了难以言说的乐趣。


到了清晨早课时,钟磬之声在金佛山夜空回荡,大家精神一振,笑着说:“守了一夜?启明星的光最干净,能洗去熬夜的倦意。”我望着启明星,想起“天人合一”的道理:我们熬夜观星,是想贴近天地的节奏;古人记录星象,是想让生活顺应自然的规律;一行大师丈量子午线、大智法师研究星团,是想在“天”与“人”之间找到更精准的关联。无论是占星术催生的观测,还是天文学推动的探索,本质上都是人类对“与天地共生”的追求——就像这金佛山的星空,它不区分古人与今人,不挑剔专业与业余,只把每一刻的美好,都献给愿意抬头仰望的人。

114


下山时,太阳已经升起,金色的阳光洒在松树上,昨夜的星空仿佛一场遥远的梦,但茶壶里的茶香、流星划过的瞬间、启明星的光亮,却都清晰地留在记忆里。我知道,下次再来金佛山,或许是秋日看仙女座星系,或许是冬日看“冬季大三角”,但无论何时,我都会记得这个盛夏的夜晚——我们守着一壶浓茶,看了一整夜星象流转,也读懂了中国人“天人合一”的浪漫:天在转,星在移,人在守,茶在煮,所有的一切,都在天地间和谐共生,这便是观星最本真的乐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