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庆佛学院居士大专班课堂

21

11

22

12

《入菩萨行论》


主讲:永圣法师


本节课,法师讲解了礼敬诸佛、皈依和忏悔的内容。礼敬诸佛包括口赞与身礼。身礼,是指内心怀着恭敬与虔诚去顶礼。如非身体不适等特殊原因,额头应磕到拜垫上。礼拜时,双手翻掌向上,意为承接佛的福慧两足尊;翻掌向下,则表示回向众生。当身体伏下时,身体下方有多少微尘,就会感生多少转轮圣王,其功德不可思议。


皈依具足愿、行、果三种殊胜,其中“果”指的是佛果。皈依本身并不分大乘与小乘,但本论所阐述的皈依之因,除了畏惧三恶道与轮回之苦,相信三宝能够救护之外,更包含愿一切众生都能修行解脱、成就佛果,这一点,是其与声闻乘的不同之处。


前面所讲的供养、礼赞、皈依,属于忏悔的前行。本论提出忏悔应依四个部分进行,即破坏力、依止力、对治力和遮止力。破坏力是将自己所做的不善之事尽量当面陈述,如不方便,也可对三宝发露。从无始以来到现在,我们曾对一切众生造作过种种罪业。关于造罪的种类,法师指出,在生活中,我们很容易对不善之事生起随喜心,例如看到两个不喜欢的人吵架便幸灾乐祸,这种随喜别人作恶的心态是不正确的,我们应当多去随喜善行。


在果报尚未成熟之前,我们应当尽快通过忏悔将业力降至最低,因为死亡何时到来无法预知。我们在世时,常因对亲人生贪、对仇敌起嗔,而造作罪业,这些都是愚痴的表现。当死亡来临,亲人与仇敌皆会舍离,唯一跟随我们的,是生前所造的业。明白这一切都是无意义的造罪之后,应当生起追悔之心。

22

13



  《金刚经》


主讲:广毅法师


 本节课法师深入讲解了几个知识点的实质内涵:


      1.到彼岸,结合空性思想与修行次第,阐明般若度并非外在的转移,而是内在证得本具寂灭性的觉悟过程。同时,通过解释经的梵汉译法,凸显佛典翻译的严谨与深意。


       2.契经,指佛经能契理契机:既契合佛法真义,又契合众生根器,使人读后能悟解、信受。文中提到“经是能契”,强调佛经作为桥梁,连接佛法与众生的作用。


       3.三分科判,疏文引用道安法师的判教方法,将佛经分为三大部分:(1)序分从“如是我闻”至“敷座而坐”,说明法会的时间、地点、参加者等背景,证实佛经可信性。(2)正宗分从“时长老須菩提”至“应作如是观”,阐释经文核心教义,为全经主旨所在。(3)流通分从“佛说是已”至“信受奉行”,劝导后世流传与实践,使佛法延续不绝。


       4.如是我闻,阿难开口称“如是我闻”,表明所述乃亲闻佛说,非自证境界,顿时消除三疑。保障佛法的纯正传承。

22

14

《维摩诘经》


主讲:延定法师


今天法师继续为大家讲解《观众生品第七》。经文围绕舍利弗与天女的5个问答展开,以对话显义理,破执着而明大乘。


问答1:天女住室久近?天女住室无有久近,而解脱本离言说,不执时限。法师解读:因缘法是不定的,鼓励同学们应培养超越性思维,把握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(核心),不被表相所迷惑。就像“淫怒痴”,既是解脱的障碍,又是修行的资粮。


问答2:天女发趣何乘?天女住维摩诘室,已达大乘境界。因室内有八未曾有难得之法,这是由维摩诘清净心所现。而舍利弗未契大乘,故难见此景。法师开示:众生的因缘境界也是由自己的发心而变现,学佛要提升自己的福报和智慧,方能与圣人境界相应。


问答3:天女为何不转女身?舍利弗因着相认为天女为女相,但天女堪破男女幻相,并能将舍利弗变为女相,这代表一切诸法亦无有定相。法师强调众生亦应破男女相、分别相、规则相。


问答4:天女没生何处?天女佛化所生,无有生死。一切诸法和众生也皆如幻化,生死是世俗假相;菩萨境界“不住而住”,以大悲愿力随缘示现。


问答5:天女证果时节?天女答生死都不可得,佛果亦非实有。是因菩提本无相。法师开示:众生明心见性者,安住于当下而不执着“证果”,即是契入菩提。